Research on olfactory mechanism of the cutaneous "underlying disorder" in diabetic rats
陆树良,青春,谢挺,葛奎,牛轶雯,董炜,戎柳,林炜栋,史济湘
2004-01-01
Abstract:目的 明确糖尿病皮肤的伤前病理改变是创面难愈的潜在机制. 方法体重200~220 g的SPF级SD大鼠14只,分为糖尿病组(8只)和正常对照组(6只),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8周与正常对照组同时采集背部皮肤,观察皮肤的组织学特征,检测表皮细胞周期,测定皮肤组织糖含量、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蓄积程度、羟脯氨酸含量、Ⅰ型和Ⅲ型胶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量及其被糖基化程度、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活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水平. 结果糖尿病皮肤表皮细胞层次欠清晰,部分表皮细胞缺乏复层排列,棘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表皮层厚度明显变薄;糖尿病大鼠皮肤真皮层明显变薄,胶原纤细、排列紊乱,Ⅲ型胶原分泌增加,Ⅰ、Ⅲ胶原交织排列,部分胶原可见变性、肿胀,胶原变性区域可见慢性炎性细胞局灶性浸润;糖尿病大鼠皮肤组织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GEs明显蓄积;糖尿病大鼠皮肤S期以及G2/M期的表皮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皮肤局部bFGF释放和表达虽不少于正常皮肤,但存在明显的bFGF糖基化;此外,糖尿病大鼠皮肤组织MPO含量明显增多、MMP-2活性明显增加,活化的MMP-2/TIMP-2比值升高. 结论糖尿病大鼠皮肤组织在未损伤、组织结构完整性未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已经存在着组织学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这种有别于皮肤组织完整性破坏的隐匿性损害可能是糖尿病皮肤易损或创面形成后难以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